- 电视剧姐姐的逆战内容介绍?
- 亮剑里丁伟是哪年生的?
- 苏州历史上都有哪些名人?哪个县级市的最多?
电视剧姐姐的逆战内容介绍?
电视剧《逆战》主要讲诉了1938年,关四斤率领的江南游击队被改编加入了新四军,延安派来的军政干部余纯良,锄奸科长王时光和刚参军的冷珊等人也加入了部队。而***也派出团长庞涛收编关四斤部。
同时,***武装燃香会头目彪哥,双料间谍李道余,还有民间武装首领燕竹,都成为关四的作战对手。面对错综复杂的作战局势,关四斤和余纯良与各种敌对武装展开了艰苦卓绝的斗争。“皖南事变”后关四斤因犯错被划为***犯,与庞涛、彪哥、李道余等八人被押往苏北。
途中屡次遭遇日军及***势力的围堵,为团结和争取一切可以抗战的力量,关四斤等人以坚定的革命信念和大智大勇,经受了前所未有的严酷考验,迎来了最后的胜利。
逆战一共多少集
近代革命题材电视剧《逆战》由广东广播电视台制作,该剧于2017年4月拍摄,制作周期大约10个月。逆战集数一共有40集,已备案。
亮剑里丁伟是哪年生的?
钟伟(1911年10月26日—1984年6月24日),男,湖南平江人;原名钟步云,又名钟德泰是《亮剑》中李云龙原型之一,亦是丁伟的主要原型。
1911年10月,出生在湖南省平江县三阳乡甲山村。
1928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1930年7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8月转为***党员。曾任红三军团政治部宣传员、第三师政治部宣传队队长、师特务连政治委员、第四师十一团俱乐部主任。
1932年12月,任红三军团第三师政治部青年科科长。
1933年4月,任第四师十二团总支书记,8月任第十二团政治委员。参加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一至第五次反“围剿”作战。
1934年10月,参加长征,先后任红三军团第四师政治部宣传科科长、第十团政治处主任。
1935年10月,到达陕北后,任红十五军团第七十八师政治部主任。
1936年10月,任第七十三师政治部主任;参加东征、西征战役;抗日战争时期历任抗日军政大学高干队支部书记、第五大队协理员、第三大队政治处主任,新四军豫鄂挺进纵队第二团、第三团政治委员,苏北抗大五分校代理校长,淮海军区第四支队司令员,新四军第三师第十旅二十八团团长、第十旅副旅长等职,率部参加敌后抗日游击战争。***时期先后任东北民主联军第三师第十旅旅长,第二纵队第五师师长。
1948年4月,成立东北野战军第十二纵队,任司令员。11月任第四野战军第四十九军军长。率部参加解放东北和进军中南的多次重要战役。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广西军区参谋长,中南军区编练司令部司令员,中国人民***防空军司令部参谋长,北京军区参谋长,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和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1959年,在北京召开的中央***扩大会议上(庐山会议),公开为蒙冤的彭德怀元帅鸣冤叫屈,受到“彭黄***”的株连,被撤销***参谋长职务,后被贬职为山东省农业厅副厅长,安徽省农业厅副厅长、农垦厅副厅长。在“文化大革命”中,他又遭到林彪、“四人帮”的摧残和迫害;1***9年经中央***批准,对他的问题予以***,恢复名誉。
1982年8月,中国人民***总政治部批准按大军区副职待遇离休,被选为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
1984年6月24日,在北京因病逝世,终年73岁。
苏州历史上都有哪些名人?哪个县级市的最多?
苏州历史上的名人,具体到哪个县级市的名人最多,还没有统计过,感觉常熟市可能会排得比较靠前。
周文在(1906——1994),江苏省苏州市常熟人。1925年12月入党,开国少将。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在上海、常熟等地从事党的秘密工作,参与常熟的建党工作。1926 年8月 考入广州黄埔军校,后在贺龙部国民革命军二十军学兵营一连任政治指导员,参加过南昌起义。
抗战时期,曾任江南义勇军第3支队副支队长,新四军挺进纵队第1团营政治教导员、副营长,苏北指挥部第一纵队军需处处长,新四军第1师1旅供给部政治委员,苏中军区第3军分区政治部副主任兼组织科科长,泰县独立团政治委员,苏中军区第2军分区政治部主任等职。
***时期,周文在历任华中七纵队政治部副主任,苏北兵团政治部组织部部长,十兵团政治部组织部部长等职。参加过黄桥决战、淮海战役和渡江战役。
新中国成立后,曾任第10兵团干部部部长,福州军区政治部副主任,福建省军区副政治委员,江苏省政协副***等职。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1994年4月10日在苏州逝世。
曾荣获***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陈念棣(1918—2009),江苏省苏州市常熟市人。1938年11月加入中国***,总后勤部卫生部原部长。
抗战时期,1938年8月参加新四军,曾任新四军教导总队政治处青年干事、组织干事,新四军第4支队政治指导员,新四军直属政治部宣传股副股长,新四军政治部组织干事等职。
***时期,曾任山东兵团政治部组织科长,第9兵团警卫团政治委员、兵团后勤政治部副主任等职。参加了淮海渡江和解放上海等战役。
新中国成立后,曾任志愿军后勤部第4分部政治部主任,志愿军后勤部政治部宣传部部长,志愿军后勤部政治部副主任,总后勤部政治部宣传部部长,第四军医大学副政委,总后勤部科学技术部副部长、后勤科学研究所所长兼政委,核武器试验效应办公室主任、司令部副参谋长、卫生部部长等职。
1955年被授予上校军衔。1960年晋升为大校军衔。
曾荣获***独立功勋荣誉章,二级解放勋章和独立功勋荣誉章。
2009年1月8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0岁。
陈伊(1920—2015),江苏省苏州市张家港人。1939年4月加入中国***,江西省军区原副政委。
1938年12月入伍,历任连政治指导员,干部科科长,团政治处主任,沙州县委书记兼县长,华野7纵政治部组织部副部长,华野7纵59团政委,华野11纵队第92团政委,第10兵团后勤部政治部主任,福建军区后勤部副政委,福州军区后勤部政治部主任,第28军84师政治委员,福建省军区政治部副主任,江西省军区政治部主任,江西省军区副政委,江西省军区纪委副军职专职委员等职。1986年11月离休 (享受正军职待遇)。
参加过苏中“七战七捷”、淮海、渡江、解放上海、炮击金门等战役。
曾获二级独立勋章、二级解放勋章、独立勋章荣誉章。
2015年8月15日在南昌逝世,享年95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