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神病什么情况不用办残疾证?
- 精神一级残疾证能享受哪些待遇?
- 2,3级精神残疾能申请低保吗?
精神残疾是指患***一年以上未愈,并且导致患者对家庭、社会应尽的职能出现一定程度的障碍。请家属牢记,***≠精神残疾,患了***,即使在一段时间内,符合上述残疾定义,也是可以恢复的,不一定成为终生残疾。残疾是病人与家属关心的问题。
1.该不该办“残疾证”?办“残疾证”是国家对精神残疾者的照顾措施,可在医院开证明,到当地残联办理。但如果病情恢复了,单位也可能以残疾为由,拒绝给患者安排好的工作岗位。我们的建议,在确实需要时,再去办理残疾证。
2.国家对精神残疾人有哪些照顾政策?《中国残疾人保障法》中没有具体规定,各地区有相应的法规,比如,单位必须吸纳一定比例的残疾人就业,否则会被罚款。据说有规定,残疾人不能被辞退。请家属到当地劳动部门查询。
精神一级残疾证能享受哪些待遇?
民政局:根据《关于对无固定收入重残人员给予生活救助的实施办法》,属于民政部门救助的残疾人,是具有本市常住户籍,无固定收入、不符合当地低保条件,持有县及以上残联核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且登记为一级、二级肢体残疾,一级、二级智力残疾,一级、二级精神残疾,一级盲、二级盲视力残疾的重度残疾人员。若您的家庭年人均收入低于户籍所在地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市区为340元/月),可向户籍所在地居(村)委会申请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经乡镇、区民政部门审核后,符合条件,则可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具体情况建议你向当地民政部门、残联进一步咨询
2,3级精神残疾能申请低保吗?
***残疾***人可以申请低保,但能否批准还要看家庭经济条件。 根据《 关于在全国建立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通知》:
1、对于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非农业户口的城市居民,均纳入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范围,所需资金由地方各级人民***列入财政预算。
2、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是家庭年人均纯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农村居民,主要是因病残、年老体弱、丧失劳动能力以及生存条件恶劣等原因造成生活常年困难的农村居民。
很多人误以为,有残疾证就等于可以办理低保,其实是谬误的。
残疾只是作为申请低保的理由之一,并不是残疾就可以办理低保,低保首要条件是你的收入不能达到当地最低生活收入,具体政策还需咨询当地的民政部门。
精神残疾等级分类: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残疾评定量表Ⅱ》(WHO-DASⅡ)分数和下述的适应行为表现,18岁以下者依据下述的适应行为的表现,把精神残疾划分为四级:
精神残疾一级:WHO-DASⅡ值≥116分,适应行为严重障碍;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忽视自己的生理、心理的基本要求。不与人交往,无法从事工作,不能学习新事物。需要环境提供全面、广泛的支持,生活长期、全部需他人监护。
精神残疾二级:WHO-DASⅡ值在106~115分之间,适应行为重度障碍;生活大部分不能自理,基本不与人交往,只与照顾者简单交往,能理解照顾者的简单指令,有一定学习能力。监护下能从事简单劳动。能表达自己的基本需求,偶尔被动参与社交活动;需要环境提供广泛的支持,大部分生活仍需他人照料。
精神残疾***:WHO-DASⅡ值在96~105分之间,适应行为中度障碍;生活上不能完全自理,可以与人进行简单交流,能表达自己的情感。能独立从事简单劳动,能学习新事物,但学习能力明显比一般人差。被动参与社交活动,偶尔能主动参与社交活动;需要环境提供部分的支持,即所需要的支持服务是经常性的、短时间的需求,部分生活需由他人照料。
精神残疾四级:WHO-DASⅡ值在52~95分之间,适应行为轻度障碍;生活上基本自理,但自理能力比一般人差,有时忽略个人卫生。能与人交往,能表达自己的情感,体会他人情感的能力较差,能从事一般的工作,学习新事物的能力比一般人稍差;偶尔需要环境提供支持,一般情况下生活不需要由他人照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