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脑血管疾病有哪些?
- 头血管病应如何治疗?
- 中医号脉能发现血管病吗?
- 心脑血管到底包括哪些具体疾病?
脑血管病是各种不同原因引起的脑部血管性疾病的总称。如脑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伴发的脑动脉病变、脑血栓形成、脑栓塞、脑动脉瘤、脑血管畸形、脉管炎、血管损伤等。
世界卫生组织将脑血管病分为出血性(包括蛛网膜下腔出血、高血压性脑出血)和缺血性(包括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和脑梗死)两大类,以往将这四种疾病统称为“脑卒中”或“脑血管意外”。
此外,按脑血管病进程,可分为急性脑血管病(如:脑卒中)和慢性脑血管病两种,其他还可按部位、大小来分类等等。
血管源性病因主要为心血管系统和其他系统或器官的病损,累及脑部血管和循环功能;颅内血管本身发育异常、创伤、肿瘤。临床将脑血管疾病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类型。急性脑血管病是一组突然发病的脑血液循环障碍,表现为局灶性神经功能障碍,甚至伴发意识障碍,称为脑血管意外或脑卒中;主要病理过程为脑梗塞、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可单独或混合发作,亦可反复发作。慢性脑血管病是指脑部因慢性的血供不足,而致脑代谢障碍和功能衰退。对本病的预防比较肯定的是预防和控制高血压,其治疗可据病变性质给予相应治疗。康复期做好言语及瘫痪肢体的功能训练。
脑血管疾病包含以下疾病:1、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俗称小中风,患者症状持续时间较短,一般表现为说话不清楚,手脚麻木,走路没劲等;2、脑梗死:病人往往会表现为持续性说话不清楚,走路不利落等症状,可***取溶栓药物进行治疗;3、脑出血:患者可伴有头疼、头晕等症状,可通过CT检查分辨出血情况,然后进行保守治疗或手术治疗;4、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多表现为剧烈头痛,此病危险性较高,应及早就医。"
脑血管疾病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脑部血管发生病变的总称。包括脑出血(脑血管破裂)、脑梗塞和脑栓塞(脑血管堵塞)、脑动脉硬化、脑血管畸形、脑动脉瘤、
脑血管炎症等。通常我们所说的脑血管病就是指脑卒中,俗称脑中风。可分为两种类型:1、缺血性脑卒中(脑血管堵塞)2、出血性脑卒中(脑血管破裂)。如图:
脑血管"堵塞",虽然不像癌症那样难以治愈,但发病较快,死亡率甚至高于癌症。
虽然脑血管"堵塞"我们看不见,但在它形成的最初阶段,就已经给我们的身体发出了"求救信号"!
脑血管堵塞,就算占一个,也要去检查!
第一个信号:头痛头晕
当脑血管阻塞时,脑部的血流会受到影响,这将导致缺血性头痛。
大脑供血不足也会引起头晕、眩晕,特别是泡完温泉、过于疲劳、早上起床时,症状会更加明显。
第二个信号:不断打哈欠
如果最近一直在打呵欠,不要以为只是因为睡眠不好或疲倦。这也可能是脑血管堵塞的信号,最好去医院检查一下。
在缺血性脑血栓形成患者中,80%的患者在发病前5至10天会打哈欠。
第三个信号:四肢无力
当脑血管[_a***_]"堵塞",它会影响脑细胞,以及神经系统,就会导致肢体麻木,有时只是手麻木,但也会出现腿脚都麻木的情况。
如果你发现自己走路,你的腿和脚没有力量,走路脚抬不起来也可能是脑血管阻塞的征兆。
第四个信号:血压升高、流鼻血
血管出现"堵塞"会影响血压。如果血压突然上升到200 / 120mmHg,甚至超过,请注意可能会出现脑血管"堵塞"。
一些脑血管堵塞的患者也会出现流鼻血的症状。对于高血压患者,应特别注意。这是一个值得关注的危险信号。
头血管病应如何治疗?
一般情况下脑部血管主要要控制高血压和高血脂。这两种病会导致脑出血,脑血栓,脑梗等疾病。平时要控制热量的摄入。同时要服用控制血脂和血压的药物进行治疗。平时要适当锻炼,但是决不能做剧烈运动,如果肥胖的患者需要减肥。平时不能熬夜,不能情绪激动,避免导致突发症状,导致危险。
中医号脉能发现血管病吗?
中医号脉,主要是根据脉象的浮沉表里判断疾病的寒热虚实。根据号脉的部位寸、关、尺来确定疾病的部位,主要是分为上焦,中焦和下焦。而上焦主要又分为心和肺,所以有可能看得出来,不过建议还是到医院检查一下,看具体的病情,能更清晰明了。
心脑血管到底包括哪些具体疾病?
心脑血管病包括哪些?
心脑血管疾病包括心血管和脑血管的疾病,还可是全身性血管病变或系统性血管病变在心脏和脑部的表现。
1.心血管病常见的有:高血压病、冠心病、心律失常、心力衰竭、退行性心脏瓣膜病、主动脉夹层、周围血管疾病等。
2.脑血管病包括:缺血性脑血管病,如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慢性脑缺血;出血性脑血管病,如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出血、硬膜下出血;头颈部动脉粥样硬化、狭窄或闭塞;高血压脑病;颅内动脉瘤;颅内血管畸形;脑血管炎;其他脑血管疾病,如烟雾病;颅内静脉系统血栓形成;无急性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症状的脑血管病;脑卒中后遗症;血管性认知障碍;脑卒中后情感障碍。
本内容由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 心内科 主任医师 郭素坤审核
点这里,查看医生回答详情
感谢提问 心脑血管疾病是全身性血管病变或系统性血管病变在心脏和脑部的表现。
1.心血管疾病
心血管疾病的常见症状有:心悸、气短、端坐呼吸、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胸骨后的压迫性或紧缩性疼痛、胸闷不适、水肿、发绀、晕厥、咳嗽咯血、虚弱、嗳气、上腹痛、恶心、呕吐;左后背痛、左手臂痛等。
2.脑血管疾病
可有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偏盲、失语;或者交叉性瘫痪、交叉***觉障碍、外眼肌麻痹、眼球震颤、吞咽困难、共济失调、眩晕等;或肢体无力、麻木,面部、上下肢感觉障碍;单侧肢体运动不灵活;语言障碍,说话不利索;记忆力下降;看物体突然不清楚;或眼球转动不灵活;小便失禁;平衡能力失调,站立不稳;意识障碍;头痛或者恶心呕吐;头晕、耳鸣等。
其病因主要有4个方面:①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性小动脉硬化、动脉炎等血管性因素;②高血压等血流动力学因素;③高脂血症、糖尿病等血液流变学异常;④白血病、贫血、血小板增多等血液成分因素。相关危险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1.高血压
长期高血压可使动脉血管壁增厚或变硬,管腔变细,进而影响心脏和脑部供血。高血压可使心脏负荷加重,易发生左心室肥大,进一步导致高血压性心脏病、心力衰竭。当血压骤升时,脑血管容易破裂发生脑出血;或已硬化的脑部小动脉形成一种栗粒大小的微动脉瘤,当血液波动时微动脉流破裂而造成脑出血;或高血压加快动脉硬化过程,动脉内皮细胞受到损伤,血小板易在伤处聚集,又容易形成血栓,引发心肌梗死或脑梗死。
2.血液黏稠
现代生活节奏紧张,家庭、事业的压力越来越大,人们的情绪也愈来愈不稳定;同时,过量饮酒、摄入太多食物脂肪、缺少必要的运动,加之生活环境的污染,空气中的负离子含量急剧下降,摄入体内的负离子也就不足,这些因素直接导致人体新陈代谢速度减慢,血液流速会减慢,血黏度迅速升高,造成心脑供血不足,如果不及时预防、调理,将会引发冠心病、高血压、脑血栓等心脑血管疾病。
3.吸烟
吸烟者比不吸烟者发病率高得多,在每天吸烟20支以上的人中,冠心病的发病率为不吸烟者的3.5倍,冠心病、脑血管病的死亡率为不吸烟者的6倍,蛛网膜下腔出血多3~5.7倍。在脑梗死的危险因素中,吸烟占第一位。烟碱可促使血浆中的肾上腺素含量增高,促使血小板聚集和内皮细胞收缩,引起血液黏滞因素的升高。
4.血管壁平滑肌细胞非正常代谢
血管组织和人体的其他组织一样在一定周期内完成新陈代谢。在血管壁平滑肌细胞代谢的过程,若新的细胞组织不能正常的形成,使血管壁本身存在“缺陷”,就容易使血管舒缩不畅,就像是一条破烂不堪的旧管道,随时都有阻塞或破裂的可能。血管是血液流通的重要通道,同时也受神经系统的支配,因此神经系统不正常也能够导致供血的紊乱。所以心脑血管疾病的成因是多方面的。
5.酗酒
酒精摄入量对于出血性卒中有直接的剂量相关性。每天酒精摄入大于50克者,发生心脑梗死的危险性增加。长期大量饮酒可使血液中血小板增加,进而导致血流调节不良、心律失常、高血压、高血脂,使心脑血管病更容易发生。小量饮酒有益,大量饮酒有害。
6.糖尿病
糖尿病是心脏病或缺血性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随着糖尿病病情进展,会逐渐出现各类心脑血管并发症,如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脑梗、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等。
7.其他
如肥胖、胰岛素抵抗、年龄增长、性别(男性发病高于女性)、种族、遗传等都是与心脑血管疾病相关的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