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怎么评价游戏成瘾被世界卫生组织判为精神疾病?
- 精神卫生,属哪个部门管?
- 如何看待世界卫生组织把沉迷网络游戏列为精神疾病这件事?
非常支持,非常好!
其实,游戏成瘾就是一种病,一种精神病。
国内争论颇多的就是对于游戏成瘾的治疗,也就是电击治疗。但是,电击是治疗精神病的常规手段。
游戏成瘾是病,这次世界卫生组织判定了。那么游戏成瘾的病该治了。
那些,玩游戏上瘾的人该醒醒了。
我发表了玩王者荣耀的危害,一大群游戏支持者还攻击我。
等着看吧。看看他们今后的人生是什么样子。
5月25日,在瑞士日内瓦召开的第72届世界卫生大会审议通过了《国际疾病分类第11次修订本》,此次修订本中拟将“游戏成瘾”列为一种疾病。
其官方名称为“游戏障碍”,“游戏障碍”并不是说一连玩几天游戏就算患病,而是有一个详细的诊断标准。一个人是连续玩几天电脑并不会被定义为“游戏障碍”,患上游戏障碍说明一个人已经被游戏深深地影响了日常生活,比如不去工作、不去学习,整天只会玩游戏,而且持续的时间要长达1年以上,只有这样才属于‘生病了’。
在近几十年里,智能手机、互联网和其他电子设备的使用大幅增加。电子设备使用的增加给人类生活带来了明显的好处和便利,但同时也引发了越来越多关于其可能存在的负面影响的问题。在北京、广州等地,一些专业的医院已经开展了游戏障碍的治疗、研究,未来随着研究的深入,患者可以接受专业的治疗,这有助于规范相关的诊疗市场。
此外,以前一些游戏障碍的患者来医院救治时,并不认为自己生了病,抗拒的心理很强,“像一些药物成瘾的患者,他们本人希望治疗,很配合医生,但游戏成瘾的患者往往认为自己没有病,如今‘入病’之后,也可能会改变人们对‘游戏成瘾’的看法,积极配合专业、科学的治疗。”
韩国媒体报道指出,网络游戏成瘾近年来已成为韩国的一个严重问题。2010年,一名15岁的男孩因其母亲斥责其过度游戏的习惯而***了自己的母亲,随后自杀。同年,一家地方***以忽视罪判处一对沉迷于游戏的夫妇两年监禁。这对夫妇因全神贯注于在多人角色扮演游戏中抚养一个虚拟女儿而忽视了自己的孩子,并导致其饿死。
游戏成瘾,自游戏这种***形式诞生之日起,就不可避免地成为全球社会关注的一个问题。
目前对于游戏成瘾,各个国家或者地区都有各自的评判标准,而且随着时代的发展,游戏成瘾的定义肯定也会发生调整。
如果各位小伙伴们是游戏玩家的话,你们觉得自己是不是游戏成瘾了呢?
国内对于游戏的态度如今还是比较保守谨慎的,有家长以及老师依旧会非常坚决地认为,游戏动漫这些东西就是有害物,比如说之前曾经在游戏玩家聊天群里破口大骂的那名家长,她就是一口咬定自己的儿子学习成绩不好就是被游戏动漫坑害的。
正因为国内有不少家长以及老师都是这么看待游戏动漫的,所以杨教授之流才会一直有市场啊。
游戏动漫虽然并不都是有害身心健康的,但是一旦对游戏动漫成瘾,以致于程度上升到严重影响正常生活学习工作,为了长时间持续玩游戏,学业或者工作都荒废了,这时候就真的成为社会问题了。
在2018年9月的时候,世界卫生组织就将游戏成瘾,列入全球知名的疾病诊断标准ICD第11版中,成为了精神疾病的一种。而最近,世界卫生组织正式确认了对新版ICD-11的修订,也就是说,游戏成瘾,或者称之为游戏行为紊乱,最后拍板,被定性为精神疾病。
学医的小伙伴们都知道,ICD是一个在全球范围内影响力十分大的疾病诊断标准,其中一个大类就是“精神,行为以及神经发育疾病”,游戏成瘾作为一种精神和行为上的疾病,被新增加到这一个大类中。
那在ICD-11的诊断标准中,沉迷游戏到什么程度才会被定义为游戏成瘾呢?在对一种精神疾病进行诊断时,一般都是通过“生理、心理以及社会”这三个大的方面去界定。
首先是生理和心理上的,被诊断为游戏成瘾的玩家,对游戏开始以及结束的自控力下降,玩游戏的行为变得不受控制。这有可能是因为玩家负责游戏自控的脑部区域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外加上对游戏的强烈依赖心理而导致的。
接着就是社会功能上的了,被诊断为游戏成瘾的玩家,就算在日常生活中有比游戏更加要紧的事情要做,但是这些玩家依然会优先选择玩游戏,就算天要塌下来,也要继续玩游戏。还有一点是最为核心的,那就是玩家因为游戏成瘾,而严重影响到个人以及家庭的生活。
根据ICD-11的诊断标准,被诊断为游戏成瘾的玩家,具有上述的生理、心理行为问题,以及严重不良社会影响,一般需要持续12个月的时间,才会被诊断为游戏成瘾,当然,如果玩家的游戏成瘾表现非常严重,在进行诊断的时候,持续时间可以缩短。
将游戏成瘾加入到精神疾病的ICD-11,目前还没有正式发布,现在使用的仍然是ICD-10。
拾部君在想一个问题,那就是一旦ICD-11开始在国内的医院,尤其是精神科内广泛使用的话,之前专门去做“网瘾治疗”的杨教授们,是否会死灰复燃?
游戏成瘾在国内通过各种新闻报道让广大家长以及老师们知道是一种精神疾病时,拾部君比较担心的一个问题就是,国内其实对于精神卫生健康的科普还是比较薄弱的,很多人甚至连***和神经疾病的区别都没有搞明白。
再加上不少家长和老师认为游戏就是有原罪的,不管自己的[_a***_]或者学生有没有真正达到ICD-11的诊断标准,只要看到子女或者学生有一段并不长的时间确实在沉迷游戏,就会直接给子女和学生打上游戏成瘾的标签,部分激进的家长和老师甚至会在没有清楚了解游戏成瘾的诊断标准的前提下,将子女或者学生送到那些杨教授们那里去。
患病了就应该去治疗,这个道理是没错的。
但是,精神卫生方面的知识确实薄弱的部分家长和老师,拿着游戏成瘾的名头去标签化自己的子女或者学生,甚至将并没有真正患上游戏成瘾症的子女或者学生送到精神科,没有理论知识去保护自己的青少年们,又该如何面对这件事情呢?
各位对于这件事,又有什么看法?欢迎留言讨论。
(图片来源:世卫组织官方网站,谷歌搜索)
关注【拾部次元】,一个由***家撰写,有态度的动漫频道
精神卫生,属哪个部门管?
属于国家卫生局管
卫生局,是地方各级医院的主管部门。下设办公室、医政科、健教所、爱卫会等职能部门,分管食品卫生,执业医师法的实施,医疗事故的处理等等工作。
主要职能:
1、贯彻执行党和国家有关卫生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规章;结合当地实际,研究起草卫生工作的地方性法规、规章草案和政策;研究制订当地卫生事业发展改革的有关方案、工作规划、政策和指导性意见,并组织实施。
2、根据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编制当地卫生事业的发展规划、区域卫生规划和年度工作***,并负责组织实施。
如何看待世界卫生组织把沉迷网络游戏列为精神疾病这件事?
首先沉迷怎么来定义?是一天连续玩多少时间?还是同时玩几种游戏?我觉得网游不是关键,关键是沉迷。对任何事物沉迷都可以说是精神疾病,沉迷看电影,追韩剧,网络购物等等,是否也应该列入精神疾病的行列呢?对于沉迷这种定性的描述如何来定量考察判断是很难做的。
世卫组织给出了医学界的专业意见,那就是:游戏障碍和与合成毒品、酒精、烟草、咖啡因、非法药物等同属于物质使用及成瘾行为障碍。
这是世卫组织在监测电脑游戏十年后做出的决定,它代表了一种审慎的医学诊断,即过度沉迷游戏属于精神疾病范畴。没有什么可争议的了。
接下来的问题是,如果游戏有这种负面成瘾性,那么它是否应该接受一定的限制。譬如合成毒品是禁止流通的;香烟则禁止销售给未成年人,同时需要有醒目的警示标志,还要课以重税。
也许世卫组织专业意见的出台,意味着游戏行业一个新转折的开始。现在的确是游戏市场的最好年代,360的周鸿祎前些天曾不无嫉妒地针对游戏业内的王者腾讯说:“今天你搞一个王者荣耀一天就能挣一个亿,明天王者荣耀里面,马化腾说这个皮肤给大家下载,一天可以搞一亿个下载……我们算过它比***的利润还高,但又没有***的风险。”
在法律与政策层面,游戏业几乎在无限制的攻城略地,是这一点在支撑周鸿祎的羡慕嫉妒恨,以及王者荣耀满坑满谷的吸金***。但随着游戏成瘾的社会负效应和医学界对其精神控制层面的认识逐渐加强,接下来,会不会将烟草业一样,游戏行业面临来自律法的规制?
我认为有这个趋势。
或许不能将游戏与毒品相提并论,但将之比拟为烟草或许并无不当。既然这个产品存在人身与社会负效应,对它进行某种程度的规制,将是水到渠成之举。烟草业的规制,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参照。
——喜欢请点击右上角关注,还等啥啊
首先,精神疾病的定义和标准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么严重,感觉只有神经错乱的才算是精神疾病。按照百度的说法,精神疾病是指在各种生物学、心理学以及社会环境因素影响下,大脑功能失调,导致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等精神活动出现不同程度障碍为临床表现的疾病。那么只要是在出现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方面出现了障碍就可能是精神疾病,不要说是沉迷网络游戏,就是沉迷学习,无法自拔导致意识或行为上出现障碍,那就有可能是精神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