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对精神障碍患者的"被害妄想“进行心理干预?
- 50年代中期出现的干预生活作品中王蒙的小说?
- 学生心理档案怎么填啊?
- 国家有没有对精神病患者的婚嫁有干预?
关于“被害妄想"干预研究方向之我见
妄想症和社交恐惧症的主要症状为被害妄想,如果要疗愈,就得放弃被害妄想,那患者就得认为别人是不会害他/她的。
但妄想症可不是说达到别人不害他/她就满意的,患者真正潜意识想要的是别人要像亲密朋友一样爱他/她,要像众星捧月一样捧他/她,别人要把他/她看成为潇洒的王子和美丽的公主一样完美。只要达不到这些要求,就是想害他/她,并为此坚信不疑。
妄想症的人格是偏执的,所以也叫偏执狂。也就是妄想状态是处在偏执心位,偏执心位直接到健康心位是很困难的,必须先从偏执先上升到抑郁心位。上升到抑郁心位后,在抑郁情绪中有利于深刻反思,会去认真想一想过去走过的路,想一想现在该做的事,其实此时已摆脱偏执,慢慢开始向疗愈发展了。
那么怎样才能让妄想症达到抑郁心位呢?
首先第一步让妄想症接受"别人是不会害我的"观念,患者当然会不相信,但我们只是让他/她用这种方式思考时觉察自己的感受。然后再让妄想症接受"别人是不会害我的,但也不会成为我的朋友"的观念,当他/她试着用这种方式去思考时,一下就抑郁了。因为这彻底颠覆了原来潜意识的一整套偏执妄想,只能抑郁。
至此,患者呈现出的症状是兴趣缺失、情绪低落、缺乏动机、自杀行为、人际交往困难和情绪控制障碍。但偏执妄想已悄然消失了。接下来我的针对抑郁来做工作就可以了。
社会的黑暗险恶是客观存在的事实,"被害妄想症"一词是对"患者"的"冤枉",患者有苦难言,无人理解,不过,这也算正常,从来没有被"被害妄想症"的人是应该不理解"被害妄想症"的。心理病的本质是外在的错,"被害妄想症"也是如此,一般有心人会先误导他人犯错或误导这个人与另外的人产生矛盾,当这个人犯错后(可能只是一点暗示的负他人的行为),有心人再暗示的恐吓这个人,因为这个人理亏,所以这个人在被暗示的恐吓后会产生强烈的恐惧感。
作为患者,自己能做的可能是公正的面对自己及对方,换位思考下,***如确实是自己的行为欠妥,自己可以以一种好的方式主动与对方化解矛盾。
50年代中期出现的干预生活作品中王蒙的小说?
王蒙于1956年发表的***《组织部新来的年青人》是50年代中期干预生活作品中的代表***。
干预生活,是1956年中国作协第二次理事会扩大会议上一些同志提出的、具有很强现实针对性的创作主张。当时,文艺创作虽然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存在着公式化,概念化的问题和回避生活中重大矛盾的现象。王蒙的***正是这一艺术创作主张的反应。
姓名 个人 简介 籍贯 年,班级 Email(QQ) 血型 身体 状况 既往病史 身体发育状况 家庭住址 家庭人口 父亲 家庭 状况 母亲 家庭其他成员情况 家庭经济年收入 家长的教育方式 是否是单亲或离异家庭 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一览表 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一览表 学年度
成绩等级 学习态度 学习兴趣 学习 生活 状况 学习动机 学习意志力 考试心理 担任班干部职务 业余活动 睡眠状况 精神状态(心理倾向) 精神状态(心理倾向)
人际 关系 状况 成功经历 困惑与烦恼 心理干预(主要从学生的性格及近期的情绪状态,生活习惯,学习情况等进行了解。 ) 心理干预(主要从学生的性格及近期的情绪状态,生活习惯,学习情况等进行了解。
国家有没有对精神病患者的婚嫁有干预?
据我所知,精神病患者可以结婚,只有无民事行为能力的精神失常患者,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精神失常患者,在发病期间才可以禁止结婚。不过结婚登记前要告知对方已患有***患者。不如实告知的,对方可以向***请求撤销婚姻。希望对你有益。
以往没有干预,但现在不同了,按照新民法典,领取结婚证以前,双方必须公开重大疾病史或遗传病史,否则,即使结了婚,一方知道隐瞒了病史,一方可以向人民******离婚。***也算一种重病的一种。这也是一种间接的干预吧。
即使在过去,精神病人结婚,领取结婚证,也要监护人一起培同,***人不当场点头同意,也不能办理结婚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