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怎样劝老人面对心理疾病去看病治疗?
- 我国老年人“长寿不健康”问题凸显,如何科学预防、诊疗和管理老年疾病?
这个可以理解,即便是年轻人对于看心理问题也有不理解和抵触。
不要和老人说看病,让老人了解心理咨询和看病是两回事,没有病的人才做心理咨询,让老人从观点上扭转,接受心理咨询。
首先,针对老人的具体表现去表达,而非给一个结论。例如,有的老人情绪比较低落,家属推测可能存在抑郁症,你可以告诉他,去看看是为了了解一下有没有方法帮他开心一点,而不是跟他说,去治疗他的抑郁症。直接给老人扣上一个疾病的名头,是他们难以接受的,很多老人对于心理疾病的认识停留在精神分裂症等疾病上,觉得心理疾病等同于脑子有病,所以不接受。但是你说想办法让他开心一些,他的接受程度可能会高一些。
当然你们也可以提前和医生交流老人的情况,请医生判断老人存在心理疾病的可能性是否大,包括可以带上一些录像,或者寻求一些带有心理治疗的专业医疗机构。因为如果去了之后老人其实并不是心理疾病,并不需要药物治疗,而是需要心理咨询的时候,***如要再把老人劝去做咨询,那就更难了。因为老人可能会觉得,这次来配合你了,结果是瞎搞,你说的另外的那个什么,就不想去了。所以事先和医生沟通,保障你们尽可能能一步到位,不走弯路,会更好。包括如果你们社区有家庭医生,请家庭医生先看一下做一个初步判断,也会很有帮助。
与此同时,老人的心理健康除了治疗以外,如果有条件进行心理咨询,会很有帮助。无论老人是否被确诊为心理疾病。
首先要明白老人此阶段的心理特点,老人的生理机能在不断地退化中,会出现诸多的身体不适感,会引发一些心理困扰,如焦虑,抑郁,情绪不稳定等等,我们要看到了解老人真正的需求是什么?其次,心理疾病的诊断要通过正规的医疗机构确认,而不是猜测,臆断。再次,如真的确诊有心理疾病,根据不同的类型治疗师会***取与之对应的治疗方法。同时,如果老人认为自己没心理疾病,有两种可能,一是真没病,只是旁人不理解猜测有病;二是重性精神障碍疾病的人,没自知力。这些需要谨慎判断。还有,老人的晚年生活需要亲人更多地陪伴,倾听,情感支持,关心。和谐的家庭环境会提升老人的幸福感,关注积极的事物,而不是过度关注疾病。
这个事情比较难办。因为老人活了大半辈子,他们未必有多少文化,不过他们社会经验肯定不少,而且,即便社会经验不足,他们也不会承认的。
心理方面的问题好多应该是没有具体的药物的。一个人藏了大半辈子甚至决心要带着入土的秘密,他是不大可能轻易展现给别人的。
这就跟受了委屈觉得难受,可一想如果讲出来又会被笑话,于是看着欺负自己的人得寸进尺,而自己却又无处躲藏,老年人的心理问题大概更多的考虑了亲人们的感受吧。他们不愿意承认的。
如果你真的很关心自己家的老人,你不妨试着看看心理学方面的书籍,找一下能引导他放开执念的方法。
我国老年人“长寿不健康”问题凸显,如何科学预防、诊疗和管理老年疾病?
年龄大了,难免各种病痛。我妈九十岁了,脑子清醒,明白子女们有自己的家庭,个个都上班操劳,没有多少时间和精力来关注她这个老太婆,只能靠自己,能动就要坚持自己做饭吃,洗衣服,还种点蔬菜。有血压高,糖尿病,知道控制饮食,活动。给她拐杖坚持不用,说用了就会依赖拐杖了。所以老年人最好的就是要心态好,脑子清醒理解。至于怎么科学的管理,还要让老年人多理解,靠自己。可以宣传讲解给老年人听。
命题“如何科学预防、诊疗和管理老年疾病”?本文认为要注重以下五点:
老年疾病包括但不限于高血压、糖尿病、脑卒中、心脏病等,预防、诊疗和管理,老年疾病需要多方面的综合措施。
1、保持健康生活方式:
老年人应该保持规律的饮食习惯,以低盐、低脂、低糖、高纤维的饮食为主。同时,要适量的进行运动,如散步、太极拳、气功等,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也是很重要的。
2、定期体检:
老年人应该定期去医院进行身体检查,早期发现和预防疾病。
3、注意药物使用:
老年人由于生理功能下降,肝肾功能减退,药物代谢能力差,[_a***_]引起药物不良反应,因此老年人在使用药物时需要注意剂量和使用频率,遵医嘱用药。
4、积极治疗:
如果老年人确实患有一些慢性疾病,应该积极治疗,控制病情,避免疾病恶化。
5、家庭护理:
老年人需要家庭的护理和关爱,通过心理疏导、情感支持等方式,减轻老年人的精神负担,保持心态平衡。
总之,科学预防、诊疗和管理老年疾病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特别是老年人自己也要积极配合,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提高自我保健意识。(图片选自网络,如侵望删)